|
|正文 |
時間:2022年07月18日 |
時下,全省夏糧收割工作已經結束,累計收獲面積超8500萬畝。中原農險作為省內唯一保險法人機構,積極踐行國企使命擔當,扛穩糧食安全重任,構建“保、防、救、賠、助”風險保障服務體系,助力夏糧增產豐收,切實發揮農業保險“穩定器”和“助推器”作用。
一、“高保障、廣覆蓋”全面托底小麥種植
為滿足廣大農戶的訴求,保障農戶種糧積極性,中原農險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政策要求,在對小麥種植情況多次摸排后,制定了完全成本保險覆蓋率不低于85%的目標,將小麥種植的保險金額從每畝447元提高至每畝1000元,把藥、肥、租、工等成本全面納入保障范圍,提高完全成本保險的覆蓋面,大幅度減輕農戶的保費壓力。同時,采取創新遙感技術驗標承保,讓農戶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投保,有效解決疫情管控等給承保工作帶來的不便。
截至目前,累計服務農戶360萬余戶次,提供風險保障330億元,切實讓廣大農戶感受到“花錢少、保障足、服務好”。
二、“多層次、復合式”多舉措提供防災防損服務
為了減輕晚播對小麥收成的影響,助力糧食增產豐收,保障糧食安全,中原農險在今年2月份啟動了“五優五心”農業保險高質效服務行動,在夏糧主產區重點配套“多層次、復合式”的防災防損服務。針對晚播小麥管理,采取多種補救措施,有效防范化解風險,幫助做好田間管理。一是邀請農業專家提供農技服務,通過線上解答、短信告知、田間指導、地頭支招等方式幫助農戶及時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問題;二是加強和氣象部門的合作,實時發布災害預警信息,強化風險管理宣傳;三是抓住春季麥田管理關鍵期,通過無人機技術實施田間“防、控、促”噴防作業,助力苗情轉化升級,促進弱苗轉壯,防災于未然。
截至目前,中原農險先后在焦作、南陽、駐馬店等11個地市29個縣區組織開展了31次小麥綜合防災減損活動,投入專項資金935萬元,出動無人機3.2萬架次,組織百人專家團開展田間指導,切實將小麥減產風險降至最低。
三、“無條件、全天候”四體一網打通風控全鏈條
為進一步分散和化解農業生產風險,及時救災減損,發揮保險的保障作用,中原農險構建了應急管理體系、氣象預警體系、減災救助體系、保險理賠體系的“四體”和鄉村惠農網的“一網”,打通農業風險防控全鏈條,及時應對小麥災害。
在跟蹤災情上,分級管理、全時監控,建立總省市縣四級農業大災響應機制;在效果帶動上,主動融入地方大災應急管理體系,強化與政府與農業、氣象部門合作,整體降低農戶災中損失;在救災減災上,主動出擊、靠前配置,按縣區100%配置無人機作為應急監測工具,并建立四類應急處置預案與分級物資儲備;在重要農情期間,設置7×24小時值班與氣象日報機制,全天候、全時段跟蹤農業災情。
四、“精準度、獲得感”持續提升理賠服務滿意度
在夏糧保收的關鍵期,中原農險成立“領導掛帥,四級聯動”理賠專項工作組,以“提升農戶滿意度和獲得感”為目標,全面督導理賠服務質效。
一方面,采取實地踏查和宏觀監控相結合的方式,統一調配人員,深入田間地頭,跟蹤監控重點地區小麥長勢情況;對于已經發生災害的地區,派駐專人跟進災情態勢,達到賠付條件的第一時間啟動賠付流程。另一方面,加強專家隊伍力量,打造覆蓋省市縣三級的農業專家庫,抽調經驗豐富的專家參與到夏糧理賠工作中來;進一步嚴密報案、查勘、定損流程,縮短定損周期,優化機制運作,通過科技賦能不斷提升理賠服務的時效性和滿意度,在近一個月內處理了1.5萬余件賠案。
五、“全鏈條、可持續”保險金融助力鄉村振興
中原農險以鄉村產業振興的金融保險需求為導向,鏈接要素,整合資源,推動農業保險由單一的風險保障向綜合金融服務轉型升級,提出“鄉村振興共同體”,構建“產業助推、普惠金融、強集體共富裕、服務體系、鄉建守護”五大共同體。創新“保險+信貸”模式,先后與33個縣區建立“政+銀+?!比灰惑w、49個縣區建立“政+銀+保+擔”四位一體支農新機制,幫助新農主體企業融資16億元;落地“保險+村集體經濟”,整合信貸、擔保、保險、農業社會化服務等資源,從推進大田作物土地托管入手,在7個試點縣服務面積超過5萬畝,村集體平均增收20萬元以上。